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各个领域联系,菁选3篇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各个领域的联系1  (1)回忆学过的数,沟通整数、小数、分数的联系,突出数的应用,重视培养数感。  本单元编排数的认识这一节,要复习这些数的意义,形成清晰的数概念。先让学生说说学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各个领域联系,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各个领域联系,菁选3篇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各个领域的联系1

  (1) 回忆学过的数,沟通整数、小数、分数的联系,突出数的应用,重视培养数感。

  本单元编排数的认识这一节,要复习这些数的意义,形成清晰的数概念。先让学生说说学过了哪些数,以及对这些数和相互联系的认识,四个卡通的交流是学生的初步回忆,在初步回忆的基础上,教材提出三个讨论题,进一步梳理知识。表示整数和小数都应用十进制计数法,在讨论题(1)里应该联系具体的整数和小数,复习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还要分析整数和小数的组成,体会十进制计数法,正确掌握读数方法。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就是只表示两个数的比,不表示具体的数量。这既是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也是它们的区别。讨论题(2)要联系实例进行比较,如把1吨煤*均分成5份,用去其中的1份,用去了这些煤的1/5,是1/5吨。如果用百分数来表示,只能是用去了这些煤的20%,不能说用去了20%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只改变小数的计数单位,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如0.50是50/100,而0.500是500/1000,0.5是5/10。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可以用对应排列的两组等式来说明.讨论题(3)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小数的性质,能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以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练习与实践编排了14道习题,进一步复习数的知识。涉及的内容有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数的大小比较,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计算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有关的知识。教学这些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进行必要的评讲。第1题要说说填数时的思考,利用直线下面的整数,理解负数是与正数意义相反的数,是比0小的数;利用直线上面的数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把直线上、下的分数和小数联系起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第9题要体会改变大数的单位或求大数的近似数,能方便对数的理解或读、写。第10题里包含许多概念,要理解素数与合数、奇数和偶数是按不同标准对数进行分类,还要整理因数与倍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二是让学生体会数的实际应用,发展数感。第3题解释车票和商品标识上的数的具体含义,第4题自主收集用数表达的信息,能让学生体验数描述了生活中的现象、事物,感受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方便又准确。第12题体会各组数的发展趋势,第13题借助直观图形进行估计,第14题结合图形感受数的大小,这些题把发展数感落实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2) 整理数的运算知识,培养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的运算分两段复习,第一段复习四则计算,第二段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

  复习四则计算,第87页练习与实践从两方面培养计算能力,一是通过第1~4题练习口算、笔算和估算,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并具有验算的习惯。对口算的基本要求是:能计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小数加、减法,能计算百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小数乘、除法,能进行比较简单的分数四则计算。对笔算的基本要求是: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相应的小数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相应的小数乘、除法,能进行分数的四则计算。对整数四则计算的估算要求是:把参与运算的数看作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通过口算得到结果大约是多少。二是通过第5题学会从实际问题和自己的计算水*出发,选择比较适宜的计算方式,省力而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第(1)题可以口算,第(2)题可以估算,第(3)题可以笔算,第(4)题可以使用计算器。个别学生解答第(2)题用笔算、第(3)题用口算也是允许的。第89页练习与实践第1、2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从中可以获得两点体会:第一,运算顺序是进行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而运算律能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第二,简便运算是有条件地进行的,在计算时要认真审题,发现和利用可以简便计算的条件与机会。教学第7-12题要充分发挥一题多问或题组的作用,通过比较、梳理强化概念和解题思路。

  (3) 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这一节教材里,通过三个问题提取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整理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和区别,回忆学过的等式性质,这些都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进行。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能表示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表示运算律,还能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练习与实践第1题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这道题要让学生说说式子里的字母表示什么数量,式子表示什么数量,式子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写的,以及用字母表示数应遵循的书写规则。第2题要解释解方程的过程,说说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了几、同时乘或除以了几。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列方程的思考和列算式不同,要利用题目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4) 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把握变化着的现象里的不变特征。

  复习比的知识抓住三点进行,一是举实例说说什么是比,既要有两个同类数量的比,也要有两个不同类数量的比,使学生对比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二是通过改写a∶b,沟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除数不能是0体会分母、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三是找出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重点是它们的意义。再通过第7、8题的判断,进一步巩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第9题复习正比例的图像,其中汽车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是否成正比例,要利用图像找出几组相对应的数,组成比并求出比值,根据正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2. “空间与图形”领域。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节编排复习。

  (1) 分层复习图形知识,沟通*面图形间的联系。

  复习图形知识按“线—角—形”的线索进行。

  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一方面要突出它们都是直的线,另一方面要清楚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无端点和有几个端点。*行与相交,是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常见位置关系。学生举例说说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只说出*行与垂直,也有可能说成*行、相交、垂直。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适当予以纠正。

  复习角的认识把这两种认识结合起来,“围绕角的顶点旋转角的一条边”要先出现角的图形,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然后使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固定不动,另一条边旋转,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从而理解角的大小是它两条边的*程度。复习角的分类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随着活动角从小到大地变化依次回忆锐角、直角、钝角、*角与周角。第二步分别说出直角、*角和周角的度数,整理这三类角的大小关系。第三步描述锐角和钝角,突出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回忆三角形的知识时,出现了两张集合图。左边的图表示了三角形的分类,曾经在四年级(下册)出现过,可以利用这幅图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右边的图第一次在教材中出现,表示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教材还提出两个讨论题,在问题(1)里“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也是三条线段能够围成三角形的必备条件。要引导学生注意“任意”的含义,并应用到练习与实践第8题的解答中去。提出问题(2)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分类,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里也都有两个锐角;二是复习三角形内角和180°,用内角和的知识可以解释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整理四边形的知识,设计了一张反映这些特殊四边形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如果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行就是*行四边形;如果只有一组对边*行就是梯形。如果*行四边形的角都是直角就是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就是正方形。学生说出各个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并不难,要把教学精力放在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上,深入地认识四边形。

  (2) 复习*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突出概念和思想方法。

  复习这些知识按“概念与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或公式—实际应用”的线索进行。

  复习周长与面积的意义,以回忆和辨认为主要教学活动,让学生说说对周长与面积的理解,可以联系实例进行解释。练习与实践第5题分别比较方格纸上两组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进一步体会周长与面积是存在于封闭图形上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让每个学生都用学过的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在交流时就能整理出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整理出常用的面积单位*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练习与实践第2题以用纸折出1*方分米的正方形顺带复习其他面积单位的意义,通过1*方分米的正方形最多能分成几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复习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要重视两点:一是让学生选择用手比画、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等方法表达1个单位是多长或多大,如1米大约是多长,1*方米是多大;二是要整理并记住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下图就是一种整理方式。

  复习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回忆和整理。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各个领域的联系2

  立体图形是六年级教学的,圆柱、圆锥还是本册教材的新授内容。因此,立体图形的知识容易回忆,复习的目的不局限于回忆,还要整合知识,进一步精简和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首先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体会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接着从意义和算法两个方面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联系起来,体会它们的表面积是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都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而且侧面积都可以通过“底面周长×高”计算。最后还用“底面积×高”概括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这些整合,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能提升一个层次,不再孤立地理解、记忆各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安排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的学习活动,有观察几何体,把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画下来,或者根据给定的视图想像和做出立体;把*面图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体会形成的立体;补充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设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要解答开放的实际问题。

  (4) 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在图形与变换这一节里,复习的内容有轴对称图形、*移、旋转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

  先回忆学过的图形变换,整理成图形位置变化和图形大小变化两类。理解*移、旋转都是改变图形位置的方法,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图形按比例放大、缩小,是改变图形大小的方法,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这些都是关于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轴对称图形是一类特殊的*面图形,它的对称轴的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而且沿对称轴对折图形,对称轴的两边能完全重合。

  练习与实践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换。其中第2题集中了小学阶段教学的图形变换的全部内容,在前面的教学中进行过这些画图活动。第3题综合应用*移与轴对称两个知识。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直线都可以看作圆的对称轴。把圆与线段组合成轴对称图形,应着重思考线段的对称轴的位置。第(3)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画成的轴对称图形和它的对称轴,体会对称轴通过圆心并和已知线段垂直,而且把这条线段*均分成两段。第4题把图形按比例缩小后,计算新图形与原来图形的面积的比,再次体会“按1∶2的比缩小”是把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变成原来的1/2,这个比不是面积缩小的比,进一步理解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含义。

  (5) 在确定位置的活动中,复习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确定位置的方法是逐渐教学的,先是联系个体经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再是联系生活常识,用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词描述位置;然后既要描述方向,又要描述距离,比较准确地描述位置。另外,还可以用数对表示位置。

  复习图形与位置,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知识,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常用方法。练习与实践在第1题的问题(1)里复习方向知识,应先确定*面图上的东、南、西、北,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动物园里任何两个景点的位置关系都可以用这些方向词描述。问题(2)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提醒学生遵照“横排是行、竖排是列”的规定,先写出各景点所在的列数,再写所在的行数。如孔雀园在第6列第4行,表示它所在位置的数对是(6, 4)。第2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点: 一是描述方向只能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若干度,不能随意改变说法;二是把比例尺1∶50000转化成“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00米”,容易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相互换算。第3题描述行走路线,进一步掌握方向知识。一般应要求学生口述,不必以书面形式回答。如果要求学生写出行走的方向与路线,应该用填空的形式。如从东园向()偏()()°方向行到兴民巷。另外,这题不宜要求学生说出从淮定桥到红梅新村的行走方向。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各个领域的联系3

  复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教材分统计、可能性两节编排。

  (1) 注重数据统计活动,突出收集、整理、描述与利用信息的过程。

  新课程中,统计知识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片面追求制作统计图表的方法和技术,把描述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判断与推理作为统计教学的重要内容。

  总复习坚持新的教学观念,突出以下三点:

  第一, 回顾开展过的调查活动,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

  第二,选择合适的描述数据的方式,使数据内容具有直观性。第1题为两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第2题里的复式条形图是以前没有见过的,在这幅图上能直接看到各兴趣小组的总人数,但了解各组的女生人数不如以前的条形统计图方便。编排这道题不仅展示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又一种形式,更能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各有特点,也各有不足。

  第三, 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估计,发展统计观念。第5题的第(2)、(3)两个问题,要利用统计图里的数据进行计算。通过这些习题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是数据分析活动,通过数据分析还能获得新的数据,从而对事情了解得更多、更清楚。*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统计量,经常用于数据分析。由于中位数、众数在本册教材里刚教过,所以结合应用进行复习,复习的重点是正确选用统计量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第6题的男生中有2人的体重超过50千克,比其他人重得多,反映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用中位数较合适。女生的体重都比较接近,没有过重或过轻的,*均数和中位数都能反映这组女生的体重状况。

  (2) 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可能性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最简单的现象开始,逐步深入。二年级初步接触随机事件,三年级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或相等,四年级结合游戏中的可能性体会规则的公*性,六年级用分数(百分数)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本节教材复习可能性知识,有三个特点。

  第一,通过三个讨论题,分两步回忆学过的内容。“举例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对已学内容的一般性回忆,可以联系各个年级的内容和活动作具体的解释。通过回忆进一步体会有些事情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可能性描述的是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情况。举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公*的实例,能激活可能性相等或不相等的经验,体会描述可能性的方式是多样而灵活的,分数(百分数)能定量地表达可能性的大小。有层次地回忆知识,形成了关于可能性的认知结构。

  第二,编排五个实际问题,分层次地应用可能性的知识。练习与实践里的习题分三个层次设计,第1~3题用词语或百分数描述可能性,是最基础的知识。第4题识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应用可能性的知识。第5题用分数刻画可能性,提高表达和应用可能性的能力。三个层次与前几年教学可能性的线索一致,体现了由简单到稍复杂,认知与应用相结合的过程。

  第三,让学生温故知新,主动地复习。练习与实践选用学生熟悉而喜欢的素材创设随机事件的情境,能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主动解决实际问题,深入领会可能性。第1、2题用形象的词语描述转盘、摸球时的可能性,要先体会“经常”“偶尔”的具体含义,再与“可能性很大”“可能性较小”建立对应联系,把生活经验与直觉感受提升成数学思维。第3题首次用百分数表示概率,在理解这个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明天下的可能性,体会“降雨概率80%”表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第4题用可能性的知识分析游戏规则,体会公*的游戏规则,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第5题先求出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1/4,复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思路。摸到其他花色的可能性,可以像摸到红桃那样分别计算,也可以把摸到红桃的可能性1/4向其他花色推理。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与解释,能进一步体验可能性相等。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与摸到“A”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可以分别计算以后比较,也可以利用12张牌里“红桃A”的张数与“A”的张数进行分析与推理,进一步体验可能性不相等。

推荐访问:数学 领域 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各个领域联系 菁选3篇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各个领域的联系1 论述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关系 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基本数学思想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简述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