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课程思政教学制度,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课程思政教学制度5篇

【篇1】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思想政治4必修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承接第八课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本框内容共分两目,分别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框主要内容是学习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通过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进一步揭示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同时为第二框内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做铺垫。

2.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具备一定求知探究能力,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矛盾”等哲学概念有着自己生活化、经验化的感性认识,不够全面、准确、理性。与此同时,之前讲授的唯物论、认识论与联系观、发展观对于学生接受矛盾相关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本课借助一些生活素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由社会生活切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矛盾”形成比较理性全面的认知。

3.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揭示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增强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

教学难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5.教学方式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2min)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让我们一起来简单回顾一下:

1.联系观:(1)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 )性、( )性、( )性。(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 )与( )的统一、掌握( )的方法。

2.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 )性,包括:自然界是发展的、( )是发展的、( )

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是 ,是 。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正在读高二的小明同学的生活,一起来学习矛盾观。

更好的了解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前两个观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另外,通过复习联系观与发展观,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新课讲授

(35min)

十一假期的第一天小明同学跟大多数同学一样看了阅兵仪式,看到祖国如此的强大,内心十分的震撼,有太多印象深刻的画面。比如说当他看到女排队员们时想起9月2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第三阶段A组循环赛比赛中,中国队以3比0战胜阿根廷队,取得十一连胜,成功卫冕。

视频播放:《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中国队和阿根廷队3比0获胜画面。

设置问题: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以3;
0战胜阿根廷,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和阿根廷是一种什么关系?很好,是竞争对手是对立的,但如果没有了其中任何一方,这场排球赛还能打得下去吗?这说明他们还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在哲学上我们就叫矛盾。

(一)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含义: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过渡:

十一假期的二三四这几天,小明同学想把学习中的薄弱点再强化一下,尤其是一些像哲学这样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所以向他姐姐求助,姐姐也非常有耐心的给他讲解了一些原理。这一天的姐弟的教学活动中,有过两个人非常有默契,快乐的地方,也有意见不合,吵过架的地方,姐姐: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点小问题还不懂,还做错。弟弟:你没有教我这个呀,我哪知道等等,虽然学习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到每天晚上有了那么多的收获,两个人都很开心。这几天就在欢乐和痛苦中度过了。(配相关图片)

教师联系两个国家女排在比赛时“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概念分析,并请几位同学介绍说明自己想到的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事例。

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例子,教与学、黑与白、好与坏、善与恶等等。

教师结合学生的举例加以点拨: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

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

而哲学上指的是矛盾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即对立统一,那么根据小明同学和女排的例子,让我们来概括一下什么是矛盾的对立的属性和斗争的属性。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统一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两层含义: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独立的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二分法。

教师提问:大家还能举出哪些身边的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

①排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②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教与学;

③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④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 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

⑤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和变异,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⑥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注意】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指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具体矛盾斗争和政治用语中的斗争的概括和总结,而具体矛盾斗争和政治用语中的斗争是哲学上讲的斗争的具体表现。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通过以高二学生的十一假期生活为线索,结合时政热点和一些生活事例,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知识点,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与参与度。

过渡:国庆的第六天,小明一家人去看爷爷奶奶,刚好,其他亲戚也都陆陆续续地来了,大家齐聚在一起,吃了午饭,午饭之后大家开始闲聊,聊得可热闹了,大几说完开心事之后,开始说起各家的烦恼了,各种矛盾涌现出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矛盾。

小明爸爸(70后):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奶粉买不到;
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吃肉要靠票;
当我们要买房子的时候,福利房没了;

小明叔叔(80后):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
当我们我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钱的。

小明表姐(90后):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只能吃垃圾食品了;
当我们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始乱收费了;
当我想努力赚钱的时候股市倒了。

教师提问:大家看出矛盾的什么性质了吗?

(二)矛盾的普遍性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

过渡:我们都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每个家庭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个家庭在不同时期也在面对不同的矛盾。就像70后,80后,90后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矛盾一样。

(三)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购买东西时买方和卖方)

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入为出、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过渡:国庆的最后一天,小明的妈妈叫他去买点水果。在水果店,一个小朋友和水果店老板之间的对话,引起了小明的注意。(配相关图片)

小朋友:我要买水果

老板给他指了梨子,小朋友说:我要水果不要梨子;

老板给他指了香蕉,小朋友还说:我要水果不要香蕉;

老板给他指了苹果,小朋友仍然说:我要水果不要苹果;

教师提问:请思考,水果和梨子、香蕉、苹果是什么关系?小朋友错在哪儿?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水果的共性是从苹果、香蕉、梨子等不同水果概括总结出来的。水果(共性)寓于葡萄、苹果、香蕉、梨子(个性)。因此,可以得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两者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括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及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苹果→水果→食品→物质)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该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提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通过举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不同的烦恼,加深学生对矛盾的特殊性的理解。

课堂小结

(1min)

今天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即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 性,普遍性和 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 有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 有矛盾。

(2)①矛盾的同一性(统一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和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性和 性、一般和 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 。

1. 回顾课堂,引导学生对本框学习内容形成全面的认知。进一步了解本框学习内容的重难点。

课堂练习

“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

眼中与白昼何异”这句话提示我们:( )

A.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信念在社会发展中有时起决定作用

C.黑暗就是白昼,矛盾双方无分彼此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开始完成练习册相关部分。

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

■板书设计

【篇2】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课程名称》思政教案

周次

第*周,第*次课

教学时数

1

课程类别

通修课() 通识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主干课() 专业选修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章节名称

第*章 ******

第*节 ******

教学目标

(目标制定以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为依据。目标应包含认知、技能、情感素质三个维度,其中,认知和技能目标应体现高阶性,情感素质目标应体现价值引领性。目标表述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与思政融入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能够与之有机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含时间分配)

(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步骤与设计。应包含导入、基本内容的展开、小结等教学环节。在右侧空白栏的对应位置说明配套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教学评价

(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

思政教学

设计说明

(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着重阐述本节课德育素材的选用及思政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思政教育目标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点,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选择的原因及预期效果。字数不超过1500字。)


教学设计基本模板

章节

名称

课程名称

教学

对象

课程讲授时间

45分钟

设计教师

课堂

教学

目的

教学

内容

教学

安排

重点

难点

对策

教学

方法

手段

作业

课外

资源

推荐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在基本模板基础增加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如课堂整体设计思路、学情分析、教学效果评价设计等等,但不得减少模板所列出的项目。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设计环节评分标准

教师编号:

项目

评测要求

分值

得分

教学目标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内容充实,反映学科前沿

12

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1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无科学性错误,准确把握课程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设计

22

教学组织

内容安排符合专业学科逻辑和认知规律,教学进程组织合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

教学手段

能够正确使用各类教学媒体,方法手段应用恰当有效

20

文字表述

文字表达准确、简洁、阐述清楚

14

评委签名

合计

得分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课堂教学环节评分表

教师编号:

项目

评测要求

分值

得分

课堂

教学

教学

内容

40分

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

8

 

注重学术性,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渗透专业思想,为教学目标服务

12

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5

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

15

教学

组织

45分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方法运用灵活、恰当,教学设计方案体现完整

15

 

 

启发性强,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15

教学时间安排合理

4

熟练、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3

板书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结构合理,板书与多媒体相配合,简洁、工整、美观

8

语言

教态

10分

讲课语言清晰、流畅、准确、生动,语速节奏恰当

5

肢体语言运用合理、恰当

3

精神饱满,有亲和力,教态自然大方

2

教学

特色

5分

教学理念先进、风格突出、感染力强、教学效果好

5

评委签名

合计得分

注:评委评分可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反思环节评分表

选手编号:

项目

评测要求

分值

得分

教学

反思

5分

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方面着手,做到联系实际、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文理通顺,有感而发。

5

评委签名

合计得分

注:评委评分可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说明:

本届比赛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其计算方式:

教学设计得分×20%+课堂教学得分×75%+教学反思得分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
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篇3】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学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三)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即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

(四)学习伦理

“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五)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篇4】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渗透

结合章节: 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意义: 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两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思想与精神要融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思维敏捷的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智。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使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教学过程实施:

案例: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教学效果评价

案例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学会说假话,鼓励他们说假话。他们慢慢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多么可怕的教育!没有真诚的教育怎能培养出健康人的品格。

案例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
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

【篇5】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表
学院
山西国际商
专业
务职业学院
国际贸易实
课程名称
务国际贸易实
授课班
务、国际商

务1901
学分
国际贸易实务

授课教谢琳师
课程类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A.公共基础课B.专业课C.专业选修课D.公共选修课
第七章合同中的价格条款
1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大局观念;
2.培养学生重合同、守信用,学会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意识;3.通过汇率的应用了解国际动态和形式发展,跟上互联网+的要求,同国际市场接轨。“课程思政”教育内容
1.价格不仅仅是个数字,它更是全中国劳动人民付出的劳动和价
1

值,作价时不能一味挤压我们的成本价格,要国家利益为重;2.正确订立合同中的价格条款,重合同、守信用;
3.在互联网+贸易大格局下,在政治方向坚定和明确的前提下,培养具有从事对外贸易专业所必需的贸易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教学方法与举措
1.案例分析法,用中美贸易战来激发学生了解时事政治、了解汇率对价格的重要作用,学会将汇率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对市场及行业信息的职业敏感度和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把业务与国际市场真正结合起来;
2.举例说明价格的构成,让学生意识到,价格不仅仅是个数字,它更是全中国劳动人民付出的劳动和价值,作价时不能一味挤压我们的成本价格,要国家利益为重。教学过程
一、合同的基本条款
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保险、支付、检验、索赔、仲裁、不可抗力。
2

二、价格条款的构成
单价x数量=总价
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价格是由单价和总值构成的,单价包括四个部分:计量单位、单位价格金额、贸易术语、计价货币。
举例:USD120.60PERPIECECFRNEWYORK
三、计价货币如何选取
1.货币选择:(出口国货币、进口国货币、第三方货币)首先要考虑,货币是不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其次,需考虑其稳定性。
在出口业务中,一般应尽可能争取多使用从成交至收汇这段时期内汇价比较稳定且趋势上浮的货币,即所谓“硬币”或称“强币”。汇率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汇率的折算有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两种方法,我国采用直接标价法,即用
3

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外币是常数,本币是变量)。
2.具体操作和计算
业务中,有时需要把本币折成外币,有时需要把外币折成本币,还有时需要将一种外币折成另一种外币。下面分别作以介绍:1)将本币折成外币用买入价
出口商要把收取的外币卖给银行,换回所需本币,而银行是买入外币,因此用买入价。所以,出口商以外币报价时,就只能以银行买入价进行本币与外币的换算。
外币=本币
汇率(买入价)/100
2)将外币折成本币用卖出价
在进口时,企业向银行购买外汇,银行卖出外汇时使用卖出价。所以,进口商以外币报价时,就只能以银行卖出价进行本币与外币的换算。
本币=外币
汇率(卖出价)/100
3)一种外币折成另一种外币
按照银行外汇牌价(用买价则都用买价)将两种外币都折成人民币,然后间接地算出两种外币的兑换率。
4

3.举例说明:中美贸易战
树立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国货当自强,未来的中国会有越来越多
的进口产品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逐步摆脱进口产品的依赖。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是十分幸运的一代,你们既是我们祖国的民族复兴的见证者,也是亲身参与者,更是直接的受益者。幸福是自己奋斗来的,大家的学习成绩也是自己奋斗来的。希望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

5

推荐访问:课程 制度 教学 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